做工程項目的朋友一定知道,在團體里要把一件事情做好,最難搞定的往往不是技術(shù),而是人。很多事情即使訂了目標、技術(shù)也可以達成、甚至預算人力都沒有問題,但最終計劃仍以失敗收場,這背后的原因正是因為人性。
?
這邊我來舉一個真實的案例。
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有一個國家公園,里面擺放著許多珍貴的化石,但也因此引來一些游客順手牽羊,為此管理機關(guān)特別立了一個標語:「每年在此有14噸的化石失竊,請大家不要破壞的環(huán)境。」
?
結(jié)果你猜有用嗎?
這個標語不立還好,立了這標語之后,化石的失竊率反而暴增4.7倍,怎么會這樣呢?
?
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這個標語其實觸發(fā)了游客的從眾心態(tài),大家看到標語之后反而會覺得:「原來這么多人都拿了化石,那我也要拿,不然就虧了!」你看,就算是原本立意良善的策略,倘若忽略了復雜的人性,結(jié)果可能會事與愿違甚至弄巧成拙。但是反過來說,如果我們能了解人性背后的心理機制,或許就能夠讓事情朝我們想要的地方發(fā)展。這邊我也舉一個我在職場時的體悟。
?
在我還是職場菜鳥的時候,有次公司邀請了一位名人來演講。活動就快開始了,禮堂里卻沒幾個人,這讓主辦的HR相當憂心,他每層樓跑上跑下,氣急敗壞地催促大家:「快點快點…講堂都沒人,大家趕快去聽一下啦!」
?
但即使如此,大家還是意興闌珊,甚至沒幾個人起身。而當我站起來準備去聽演講,坐我旁邊的前輩小聲跟我說:「小姚,你也太老實,都沒人去你干嘛去呀!」那時我才20多歲,這件事情令我印象非常深刻。當時的我坐在演講廳里也沒專心聽講,滿腦子都在想:「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配合?如果有天我也主辦活動,那我該怎么辦?」
?
大約也是在那個時候,我養(yǎng)成了閱讀心理學的習慣。當時立志要當管理顧問,也想當主管的我,隱約地覺得搞懂「人性」應該是避免不了的功課!
?
多年后,我碰到了同樣的難題:當時的我在深圳推動一個顧問方案,為了讓面的工作能順利運行,事前必須要舉辦管理培訓。
但過去大家對上課都意興闌珊,所以我非常焦慮,原本也想一個個打電話去催促大家來上課。可是想起某建筑人才網(wǎng)那位HR的慘痛經(jīng)驗,我知道硬逼或哀求都是行不通的,于是只好轉(zhuǎn)而求助心理學。
?
心理學中有很多研究,談的都是如何聰明地影響他人這件事,我發(fā)現(xiàn)「損失厭惡」這個概念很棒。
?
根據(jù)心理學家的研究,人們常覺得自己已經(jīng)擁有的物品或是權(quán)益,特別有價值,那我們就可以順著這個心態(tài)走,強調(diào)對方如果「不做」我們建議的事,就會「失去」這個高價值的所有物,對方為了避免這個損失,很可能就會順從我們的建議。
?
于是我完全沒打電話催促,也沒發(fā)邀請函,只寫了一封短信給各部門的主管,大意是這樣的:
基于工程項目新系統(tǒng)即將上線,會需要各部門提供全新的報表。顧問團隊特別舉辦一場培訓,傳授各位項目管理必備的知識與訣竅。但由于講師鐘點費成本較高,而且教室資源不足,我們僅開設(shè)一個梯次,共20個名額。有需要請回信預留坐位,我們以申請順序決定錄取與否。
?
結(jié)果如何呢?
我才寄出信件,不到兩個小時,就已經(jīng)收到40多份申請,還有主管怕?lián)尣坏矫~直接來電抱怨,說這么重要的課程怎么可以只開一個梯次。隔天連客戶的施工單位老板也來電,說他們也想要上這個課程,愿意自掏腰包,問我能不能加開…
?
我的目的本來就是讓所有人都能參加這個培訓,所以這個結(jié)果完全就是我期待的,接下來我「勉為其難」多開了幾梯次,大家還非常感謝我。報名之后還像「如獲至寶」般地參加課程,甚至有建筑公司從長沙開數(shù)小時車來深圳就為了來上我的課,這樣空前的成效,也讓我的主管對我這個小子另眼相看!
?
其實在這件事情中,我巧妙地運用了厭惡損失與從眾心態(tài)兩個行為心理學的原理。首先,我先強調(diào)如果錯過這次培訓可能會造成的損失,根據(jù)人性機制中討厭喪失的天性,成功地說服其他人來參加培訓。而一開始設(shè)定一梯20人的名額很快便供不應求,形成一種「這次培訓很熱門」的形象,也讓更多人想要來一探究竟。
?
后來,我繼續(xù)運用心理學的技巧,引導大家準時交報告,成為公司史上第一次把數(shù)百個項目的報告收齊,還因此獲得績效獎)、激勵團隊成員進度加速、讓客戶記得并兌現(xiàn)他給我的承諾、還有讓主管把他內(nèi)心的想法一五一十告訴我…
?
老實說,我當時真的覺得心理學比所有的項目管理書都還管用!
?
常聽到有人抱怨「人性險惡」,但我覺得「人性」多半是中性的,是千萬年自然演化而來的。而人性是好是壞都是我們加諸的觀點,重點是我們能否了解它的邏輯,并藉由它達成目的,我認為這會比純粹抱怨更有建設(shè)性一些!
?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