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摘要
1.面對大公司搶才、求職管道多元、少子化等影響,人才招募的難度與日俱增。
2.提高面試邀約的成功率,關鍵在于營造差異化的面試體驗,這個歷程從接通邀約電話就開始了。
3.在邀約前,人資要先厘清求職者的需求與痛點,并在通話過程中針對求職者的需求給予回應,更能有效提供面試邀約的成功率。
?
前陣子聽建筑人才網(wǎng)人員分享,今年度登錄的簡歷數(shù)下降了25%,登錄后愿意開放給公司搜尋的人數(shù)也下降。然而,建筑行業(yè)所有大公司幾乎都同時喊缺人招聘,除了受少子化、疫情影響外,這意味著什么?
第一、因應數(shù)字時代資訊豐富,求職者可以主被動獲取各式職位信息。
第二、求職管道多樣化,如筑招網(wǎng)、Linkedin,更有建筑英才網(wǎng)、一覽英才網(wǎng)、中國建筑人才網(wǎng),北極星電力招聘網(wǎng)等求職平臺,求職者散落各處、選擇性多。
?
這個情形應該會一年比一年嚴峻。因此,面試邀約不像以往只要拼量即可,公司需要主動出擊外,更好思考如何開發(fā)手上有限的求職者名單。
?
找求職者來面試,是所有人資招募業(yè)務的基礎入門。多數(shù)公司會過濾簡歷,發(fā)出建筑人才網(wǎng)的邀約信件等求職者回復。但現(xiàn)在求職者一天可能會收到好幾封職位邀約,如果你的公司沒有特別突出,很難期待求職者會回復信件。
?
較大的公司會成立Call Team,直接請一組人打電話邀約面試。邀約面試都有教戰(zhàn)守則:「XXX你好,請問你有在找工作嗎?我們是……」,只要按照稿念,一通接著一通打。但我覺得,這就是資深跟資淺的差別,雖然都在邀約,還是有很多眉角啊。
?
最近除了自己負責的BU外,我也支援其他職位的面試邀約。同事問我,為什么我約的成功率這么高、這么快?我從來不只覺得是在邀約,而是把自己當作是提供職位解決方案的客戶經理。轉換心態(tài),把求職者當作是你的客戶,把每次的邀約當作是成功契合的機會。與其劈頭照稿念,你可以試著利用每一次的機會探索求職者的需求,這可以讓你提高邀約成功的機會,令人滿意的面試邀約也是提升雇主品牌的方式!
?
如果你不是護國神山、半導體業(yè),起步就已經輸一半,要怎么提高面試邀約的成功率?關鍵就在營造差異化的面試體驗。別再用某些建筑人才網(wǎng)站內邀約信了,你必須要主動出擊,學習怎么做專業(yè)的面試邀約!只要求職者愿意,你便可以挖掘痛點,提出職位解決方案。本篇文章我分享了幾個常見的面試邀約誤區(qū)。
?
誤區(qū)一:求職者接通就問「請問你有在找工作嗎?」
事實是:這真的太唐突了,不管有沒有在找工作的人都會下意識的起防備心。就像你一走進百貨公司,你是喜歡自己逛逛的感覺、還是服務員馬上上前問你有沒有要買鞋子呢?訓練有素的服務人員絕對是等你眉頭一皺時,立刻來協(xié)助你。求職者都已經更新簡歷、把狀態(tài)改為待業(yè)中了,不必多此一舉。
比較好的方法是:打電話前先快速看一下簡歷,接通時詢問求職者是否方便打擾。例如:可以告訴求職者,他的碩士專長或是研究內容很適合某個職位,想介紹給他。或是讓他知道,主管看過簡歷后對他的經歷相當肯定,是否方便約時間聊聊。盡管求職者在忙,也可以問問哪時候再撥電話比較方便?
?
誤區(qū)二:求職者說不用,HR馬上就掛電話
事實是:如果求職者剛更新簡歷,很可能是想要先觀望市場的狀況,還沒有馬上求職的需求。求職者沒說出口的是:我有在找工作,但是你們公司有什么好的薪資福利可以端上來?如果你已經快速看過簡歷,對于他的工作經驗或是期望薪資已有概略了解,就可以試著契合看看他的需求。
比較好的方式是:詢問「我看您的期望薪資是4萬元,我們公司的工程師薪資都有5萬以上,不知道是否可以幫你安排呢?」、「您過去從事的設備工程師工作都是需要輪班,我們有常日班的,不知道您是否有興趣?」
?
誤區(qū)三:「不然你先寄給我看一下職位」他是真的想看嗎?
事實是:你講的不是很清楚,我還想要考慮看看。如果求職者有需求,但希望你先寄給他職位,原因除了婉拒你外,有時候是不清楚工作的職位描述,使用工具、軟體、技能是什么。千萬不要向求職者說教,覺得求職者不懂工作內容。要把對方當作是找工作的專家,可能是我們沒有說清楚。
比較好的方式是,先了解我們哪里資訊不清楚的地方再做補足。例如:「您想要了解的是哪一部分的工作內容,我協(xié)助您詢問主管?」如果遇到真的對工作沒興趣的,也不用再寄給他。
?
誤區(qū)四:聽到「你們公司是XX業(yè),我只想要XX業(yè)」HR就放棄了
事實是:求職者大多會朝明星產業(yè)謀職,這很正常。但明星產業(yè)僧多粥少,不是每個職位都是求職者理想中的職位,求職者會依據(jù)自己重視的價值排序放備選名單,例如:先找錢多、再找工作內容感興趣、最后找符合研究專長。
比較好的方式是,洞察求職者的痛點,然后進一步協(xié)助求職者厘清他透過工作想要完成的是什么目標、當下遭遇的情境是什么,是想要培養(yǎng)具競爭力的職能?想要進到一流產業(yè)被家人稱贊?單純想要存錢?還是沒想這么清楚?
這時人資可以說:「您過去是學電路設計,目前公司也需要電路設計的人才,而且是屬于技術開發(fā)職位,正在做某個新產品」。或是「如果您未來想要進半導體業(yè),我們整合的職位可以讓你了解如何改善制程良率、解決生產問題,并且提升跨部門溝通的能力,這在半導體業(yè)也是重要的能力。」
?
誤區(qū)五:跟求職者講太久浪費時間
HR擔心在一個求職者身上停留太久,太浪費時間。事實上,求職者名單是有限的,與其增加打的電話量,不如精準提升你的成功率。要留意求職者沒說出口的是:這通電話讓人感到不受尊重,人資又再洗業(yè)績了。
比較好的方式是,在名單有限的情形下,我們講求滿意程度。洞察求職者的需求是需要練習的,剛開始不熟悉的時候可能會多花1-2分鐘。但隨著你越了解職位的內容、薪資福利及聽出求職者的偏好,你就可以更快知道這通邀約的目標、要向求職者講什么重點吸引、說服他來參加面試。有面試就有錄取到職的機會,就算沒有邀約成功,也要不吝給予求職者祝福,謝謝對方愿意撥時間通話。這樣一來,不僅提升接聽的滿意度,也提升了公司的雇主招募形象。
以上是我自己常見的情形。
?
我想強調,提高面試邀約成功率絕對不是靠話術,而是倚賴你能夠判斷求職者的需求:提出假設,透過對于職位的了解提供給他解決方法,邀約的同時,同時搜集資訊。驗證、修改,就算這通邀約沒有成功,搜集到有用的資訊就有價值。
?
很多時候,招募人員搜集到的資訊可以回饋給主管市場情報,針對公司的薪資、福利、行銷做調整。就算這次沒有成功,不代表下次沒有機會。因此,我覺得邀約也是一件很商業(yè)思維的工作哦!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